![]() |
學風:致知、致用、致遠(三致)
釋義:“致知”出自《禮記·大學》:“致知在格物,物格而后知至?!?【朱熹】:窮究事物道理,致使知性通達至極?!钢故侵冤ぐ酥腔叟c知識?!父裎镏轮咕褪茄芯渴挛锒@得知識、道理?!案裎镏轮卑⒇S富于“實事求是”精神?!爸轮斌w現了我校廣大學子嚴謹求學,獲得知識,探求真理,臻于完善。
“致用”起源于明清之際著名思想家顧炎武、王夫之等人的學說,“經世致用”。主張學問有益于國家的學術思潮?!掇o源》中對“經世”的解釋為:治理世事;“致用”為:盡其所用,“學用結合”,強調要理論聯系實際,腳踏實地,注重實效。這充分體現了我校培養“踏實敬業、會學善用的應用型人才”的人才培養目標。
“致遠”語出《誡子書》:“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”。意為: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,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地學習,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?!爸逻h”意為遠大的理想、事業上的抱負、奮斗的目標。有利于引導我校學子克服功利和浮躁,堅定信念,增強定力,志存高遠,胸懷天下,追求卓越、開創未來。
“致知、致用、致遠”既是我校廣大學子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的真實寫照,同時也是我校學子之理想追求。
教風:為人、為學、為師(三為)
釋義:“為人”出自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其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鮮矣?!币庵缸鋈颂幨澜游?。東晉史家袁宏的《后漢紀》有句名言“經師易遇,人師難遭”,強調的就是教人、做人的老師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樹“為師先為學,為學先為人”理念,有利于引導教師為人當有格,應該努力做到人品高尚,情趣高雅。
“為學” 出自《老子》:“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?!币庵缸鰧W問、治學。做學問要博學、要業精、要日新,要扎扎實實?!安W”意為廣泛地學習,也指學問淵博。業精是博厚的繼承和發展,在博的基礎上求精。做學問,要日新,不日進則日退。
“為師” 出自《禮記?學記》:“能博喻,然后能為師?!币庵笧槿藥煴?,做學問品德方面的表率。學高為師,能者為師?!盀閹煛币螌W嚴謹、執教嚴明、要求嚴格。做到既教書又育人,做學生的良師益友;傳道為先、授業為重、解惑為細。
“為人要正、為學要實、為師要嚴”這既是我校教師既有之風范,亦為我校教師教書育人之法則。
校風:大愛 大道 大學(三大)
釋義:“大”字面上意思是極致,要求達到最高境界??鬃犹岢龃髳鬯枷?,孟子提出“仁者愛人”。 大愛意為愛國、愛教、愛生;大愛代表學術自由、學術自治;大愛展示環湖大學上善若水的文化品格;大愛體現了我校立足邊疆、服務基層、艱苦奮斗、無私奉獻的辦學特征;大愛象征著我校高水平大學追求至善教育的最高境界。
“大道”出自孔子《禮記?禮運》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”;老子《道德經》“道者萬物之奧”?!按蟮馈笔侵赣钪嫒f物的自然法則的探索,也是指人類社會的最高理想或最高準則?!按蟮馈边€有常理、正理的意思?!按蟮馈焙臀倚!梆B正毓德”的校訓精神一脈相承,大道表明齊大人在追求真理的大道上涉獵新知,追求卓越,不斷進取。
“大學”語出《大學·中庸》。有云:“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”。 大學”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:一是“博學”的意思; 二是相對于小學而言的“大人之學”,大的學問??梢隇檎J識世界的一切活動。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,在于使人棄舊圖新,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。
大愛無疆、大道無形,大學無器,“大愛” 、“大道”彰顯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,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是大學精神的雙翼。